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潮汐

山西省“认证+产业” 帮扶小微企业经验走向全国

2025-08-18 10:38:30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盛夏的晋中,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园内机器轰鸣,一排排晶莹剔透的玻璃杯盏在流水线上运转。近日,国家级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试点推进会暨质量认证赋能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发展培训会在祁县召开。来自省市县三级市场监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企业代表与认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质量认证为传统产业注入澎湃动能的丰硕成果。这次会议不仅是对祁县工作试点一年成效的检阅,更体现了山西省以质量认证为抓手,推动小微企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作为山西省全国唯一的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国家试点,祁县玻璃器皿产业的蜕变颇具代表性。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探索出的“认证+产业”帮扶路径,通过政策精准滴灌与创新服务护航,让数千家小微企业破茧成蝶,更凭借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库,为全国质量认证工作提供了“山西方案”。

  精准“滴灌”:构建全链条帮扶体系,破解企业发展梗阻

  “过去产品不良品率居高不下,订单总是卡壳。现在通过认证机构‘一对一’指导,生产周期缩短15%,客户满意度提升了3.8%。”祁县某玻璃器皿企业负责人在推进会上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小微企业的心声。这背后,是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的“政府引导+机构赋能+企业主责”帮扶体系在持续发力。

  为打通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最后一公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整合219家认证机构、14家行业协会及近900名认证专家,组建一支“质量诊疗团”,深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开展“地毯式”服务。他们针对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对初创期企业,重点培训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帮助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对成长期企业,导入ISO9001等质量管理体系,破解生产效率低、成本控制难等痛点;对成熟期企业,指导开展自愿性产品认证,助力打造品牌优势。

  在平遥推光漆器产业集群,认证专家针对传统工艺标准化不足的问题,协助企业制定《推光漆器工艺流程规范》,推动32家作坊式企业升级为规模化生产主体;在定襄法兰产业园,通过优化焊接工艺认证标准,产品合格率从82%提升至97%,成功打入欧盟市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帮扶小微企业5651家,解决质量、管理、市场等各类需求2600余个,推动451家企业跻身“专精特新”行列,27家企业获评“山西精品”。

  融资难是小微企业质量升级的拦路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推出“晋质贷”融资服务,将企业质量认证等级与信贷额度挂钩,为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清徐某老陈醋企业通过BRCGS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后,凭借认证报告获得50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智能化生产线改造,产能提升40%。目前,“晋质贷”已帮助全省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36.29亿元,实现“质量信用”向“融资信用”的转化。

  创新破局:整合质量要素,打造产业升级引擎

  “单一的认证服务难以解决产业深层次问题,必须将标准、检测、认证、品牌等质量要素打包整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推进会上表示。基于这一理念,山西探索出“质量基础集成”帮扶模式,为专业镇、产业集群量身定制升级方案。

  在太谷玛钢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了计量检测、标准研发、认证咨询等功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某玛钢企业通过平台获得光谱分析检测服务,及时发现原材料成分偏差,避免批量质量事故,节约成本80余万元。平台运行以来,已服务企业1200余家次,推动玛钢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2%。

  杏花村汾酒专业镇的实践则展现了分类分级认证的威力。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企业开展自愿性产品认证,按品质等级划分产品线,高端产品溢价空间提升30%。清徐老陈醋专业镇引入BRCGS体系后,产品顺利进入英国市场,出口额同比增长67%。而在“稷山四宝”产业带,通过培育“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8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9个,带动当地农产品均价提高25%。

  面对双碳目标下的国际贸易新规则,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前瞻性布局双碳认证服务。在祁县推进会的专题培训中,企业不仅学习了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还获得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应对指南。某玻璃器皿企业据此优化燃料结构,碳排放降低18%,成功拿到德国客户的长期订单。这种“认证+低碳”的组合拳,帮助山西省小微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

  内外贸一体化是另一突破口。通过推动“同线同标同质”认证,山西已有30余家小微企业实现内外销产品标准统一。祁县一家玻璃厂生产的酒杯产品,凭借“三同”认证同时进入国内高端商超和欧洲连锁餐饮渠道,销售额翻了一番。

  经验辐射:从试点突破到全域开花,山西经验走向全国

  祁县玻璃器皿产业的蜕变,成为山西经验走向全国的鲜活样本。一年来,该试点通过精益管理改造,使企业生产周期缩短15%、不良品率降低11.3%,其“管理创新+流程优化”模式入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良好案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方案。

  眼下,“以点带面促线”的效应正在三晋大地扩散。在浑源县,黄芪产业通过质量认证提升,市场占有率从12%跃升至21%,产业链总产值增长3倍,带动2000余名农户增收。晋中市将祁县玻璃器皿试点经验移植到祁县玻璃器皿产业,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年接待研学游客10万人次,实现“质量提升+文旅融合”的双重效益。

  在医药领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企业建立GMP认证体系,某中药企业通过流程再造,提取效率提升20%,药材损耗率下降15%,带动周边种植基地标准化种植面积扩大至5万亩。这些跨领域的试点成果,共同构成山西质量认证助力乡村振兴的全景图。

  如今,山西的帮扶模式已形成可推广的制度框架:在组织层面,建立“政府+机构+协会”协同机制;在服务层面,打造“公益培训+个性辅导+金融支持”服务链;在评价层面,构建“认证等级+企业分型”的培育体系。这套体系既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既解决当下难题,又着眼长远发展,因而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

  从平遥推光漆器的精雕细琢到定襄法兰的精密锻造,从代县黄酒的古法酿造到怀仁陶瓷的创新设计,质量认证正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山西各地的特色产业串联起来。正如一位参会企业家所言:“认证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当每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每个产品都承载着信誉,山西品牌就能真正走向世界。”(记者 郝薇)

责任编辑:李淑婧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相关阅读

  山西焦煤集团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探路“安全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生产”关键举措,硬核攻关破壁垒,成果转化结硕果。  该中心精准锁定“碳达峰碳中和”技术

2025-08-18

  8月15日,大宁县三多乡南堡村的苹果园里,放眼望去,满眼青绿,密密麻麻的树叶下藏着很多果子,踩着防草布,隐约听见脚下水流的声音,村民贾青平说:“这是我们浇灌宁脆苹果的水肥

2025-08-18

山西省“认证+产业” 帮扶小微企业经验走向全国
  盛夏的晋中,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园内机器轰鸣,一排排晶莹剔透的玻璃杯盏在流水线上运转。近日,国家级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试点推进会暨质量认证赋能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发展培训

2025-08-18

  日前,记者自长治海关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值7.1亿元,高于全省整体增速9.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8亿余元,增速居全省第二;进口2568万元。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方式

2025-08-18

  继晋祠单日门票破百万元纪录后,太原市文博热度再次“爆表”。截至8月8日,太原市文物局直属文博场馆2025年累计门票收入10121.48万元。继2024年门票收入首次破亿

2025-08-18

  山西1.3万公里的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覆盖全省11市113个县(市、区),串联起976个景区、5630个村庄,构筑起“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ld

2025-08-15

  “智汇健康·悦享未来”,广东多对多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山西康泰智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三晋汇健康·平台新经济”为主题,将全面

2025-08-15

  记者8月13日获悉,16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日前在位于朔州市平鲁区的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成功下线,山西省氢能产业化发展取得又一重要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所

2025-08-15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备案号:豫ICP备2023003560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5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