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潮汐

大同倾力打造“算力之城”

2025-08-19 10:28:09 来源:山西日报

  近年来,大同市立足产业基础、自然条件和产业变革等综合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因势而变,将打造“算力之城”作为重要战略抉择,在算力产业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已成为全国算力产业发展的佼佼者。

  大同发展算力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在区位方面,大同踞山西北端、晋冀蒙交汇处,距北京300多公里,天然成为“东数西算”山西枢纽的“桥头堡”,既承接京津冀算力外溢,又辐射西部数据回流。年均气温6℃左右,夏季平均气温约20℃,干燥冷凉的气候让数据中心全年自然冷却时长超7个月,散热成本骤降,PUE轻松控制在1.15以内,可谓“自带空调”的绿色算力宝地。

  在能源保障上,素有“中国煤都”美誉的大同,全市煤炭产能1.51亿吨,全市电力总装机达1754.69万千瓦,占全省的14%,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54.35%,浑源15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加紧建设,建成并网独立储能项目32万千瓦,装机规模全省第一,完全可以满足数据中心绿电需求。

  在制造业基础方面,大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是工业强市,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工人丰富,制造业底蕴深厚、基础扎实,在推进算力产业上下游融合发展上,具备保障能力。同时,市内有山西大学大同校区、山西大同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能够源源不断输送算力人才,为算力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在要素保障方面,大同始终把“企业满意”作为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标准,从企业所需、所忧、所盼出发,真心、真情、真诚为企服务,“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标准地+承诺制”企业用地制度全面推行,“全帮办、零跑腿”的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营商氛围日趋浓厚。

  此外,作为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同拥有2300余年建置史、1700多年城市发展史、412年都城史,云冈石窟、华严寺、悬空寺等A级旅游景区星罗棋布。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自然风光,让大同以全新文化形象焕发生机,为算力产业发展赢得更广泛关注与更广阔机遇。

  目前,大同市已落地秦淮集团、中联数据、京东集团、抖音集团、山西秦云基础5家大数据企业,累计完成产业投资超600亿元,已建成高密度机架8.2万架,折合标准机架32.75万架,投运服务器73.33万台,年用电量突破40亿千瓦时,全产业链营收达66.1亿元,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三,成功获批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算力之城”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市域典型案例。数据产业目前已实现就业2万多人,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其中应届生占比为27.3%。

  着眼未来,大同市在规模、结构、链条上同步发力,加快推动“普算”向“智算”转变,预计未来2到3年全市智能算力占比达到50%,产业形态实现“瓦特”变“比特”。(记者 姚毅)

责任编辑:李淑婧

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河南经济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相关阅读

  近年来,大同市立足产业基础、自然条件和产业变革等综合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因势而变,将打造“算力之城”作为重要战略抉择,在算力产业赛道上跑出“加

2025-08-19

  山西焦煤集团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探路“安全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生产”关键举措,硬核攻关破壁垒,成果转化结硕果。  该中心精准锁定“碳达峰碳中和”技术

2025-08-18

  8月15日,大宁县三多乡南堡村的苹果园里,放眼望去,满眼青绿,密密麻麻的树叶下藏着很多果子,踩着防草布,隐约听见脚下水流的声音,村民贾青平说:“这是我们浇灌宁脆苹果的水肥

2025-08-18

山西省“认证+产业” 帮扶小微企业经验走向全国
  盛夏的晋中,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园内机器轰鸣,一排排晶莹剔透的玻璃杯盏在流水线上运转。近日,国家级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试点推进会暨质量认证赋能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发展培训

2025-08-18

  日前,记者自长治海关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值7.1亿元,高于全省整体增速9.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8亿余元,增速居全省第二;进口2568万元。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方式

2025-08-18

  继晋祠单日门票破百万元纪录后,太原市文博热度再次“爆表”。截至8月8日,太原市文物局直属文博场馆2025年累计门票收入10121.48万元。继2024年门票收入首次破亿

2025-08-18

  山西1.3万公里的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覆盖全省11市113个县(市、区),串联起976个景区、5630个村庄,构筑起“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ld

2025-08-15

  “智汇健康·悦享未来”,广东多对多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山西康泰智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三晋汇健康·平台新经济”为主题,将全面

2025-08-15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备案号:豫ICP备2023003560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506号